蘋果日報
元晶(6443)下午參加證交所業績發表會,董事長廖國榮指出,元晶今年前3季是台灣太陽能產中少數沒有發生虧損的公司,加上10月下旬太陽能電源價格回升,對於本季營運有所挹注,在產能擴充上,預計明年2月擴充完成,約有3成在高轉換效率,產能450MW佔元晶總產能1.5GW的31%,同時也有意切入大型電池模組發展。
廖國榮說,台灣去年太陽能裝置量佔0.5%,落後能源局自訂目標僅達45%,今年預估中國裝置量佔全球的38%,其次是美國日本和印度,台灣500MW,佔全球0.7%,元晶董事長廖國榮感嘆說,台灣一直強調能源製造產品,但真正執行綠色環保能源方面卻遠遠落後其他國家。
台灣太陽能產業是僅次中國的國家,元晶在全球產能排名12,年產能約1.5GW,前3季台廠虧錢,廖國榮認為,主要是雖台灣第2大電池產出國,但市場過度依賴中國,銷往中國佔67%,只要中國風吹草動就深受其害,美國全球裝置量雖佔18%,但對台灣課傾銷稅因此銷往美國僅佔5.4%,同時,台灣對太陽能產業政策很保守、沒有內需,只生產晶片和電池,比較少做電力系統的裝置,這幾年變紅色供應鏈的一環被中國掌握,如果中國有什變動摜壓台灣供應鏈很難因應。
台灣太陽能產業內銷比例只有3%,有97%外銷,中國市場第3季後進入冷凍期,在6月30日裝置太陽能板就能適用2015年售電價格,愈接近6月30日趕快裝好,上半年20GW,大量向台灣採購,7~10月裝置量大幅縮小進入冷凍期,業者都沒有碰到這麼快的萎縮,而10月下旬之後情況已有改善。
今年前3季晶片和電池價格和去年同期下跌61%,矽原料更下滑63%,但電池價格10月下旬後回升約比元月回升15%。
對於產業前景上,廖國榮預期明年3月美國對於台灣太陽能反傾銷會做出初判,9月終判,預料美國會對台灣稅率會大降低,對於台灣業者前進美國市場有利,而台灣過去沒有做太陽能模組,台灣市場很小所以很少人做,未來元晶會切入會做1GW模組廠,至於在擴產方面,明年2月擴充完成,約有3成在高轉換效率,產能450MW約佔目前元晶總產能1.5GW的31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