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ergyTrend
台灣向來在PV EXPO與相關展會當中佔有一席之地,今年除部分大廠擁有自己的攤位之外,多數都集中在各展場的Taiwan Pavilion中。EnergyTrend發現,台廠更加專注於走出自己的路,在技術或應用面上做出市場區隔,爭取客戶認同。
台系一線大廠新日光再度登上國際商展舞台,展出多款高效電池與模組。其中多數產品已在PV Taiwan 2016中展示過,包括單晶半切片模組PEACH、HJT模組HELLO等。
新日光在本屆PV EXPO 2017中加碼展出了P型單晶雙面PERC雙玻模組「Glory BIFI」,輸出瓦數達290~300W。Glory BIFI是本次展會中極少見的雙面PERC模組,雙玻設計使其擁有更好的環境適應性,可用於沙漠、海邊、強風地區(抗風力6,000Pa)。其衰退率更低,保證設置後第一年仍可保有97%以上的發電效果,往後逐年減少0.5%以下,設置30年後仍保證82.5%以上的發電效能。
元晶太陽能的展場空間十分寬闊,攤位上共展示約十款模組產品,當中包括已商業化與研發中的產品,技術相當多樣化。除本次展會中能見度極高的雙玻模組與半切片模組之外,元晶也展示了多晶黑硅模組,且日本區主管暨副處長何灝對EnergyTrend表示,元晶主要採取濕法技術來製作黑硅產品。
此外,目標成為全球級電池與模組生產商的元晶,雖然既有設備以P型產線為主,但已投入N型技術的發展,本次也展出了雙玻雙面N型4BB單晶模組,瓦數可達300W(最高345W),以及N型雙面n-PERT模組。何灝表示,元晶預計N型大概還要過2年才會比較成熟,但元晶已經開始投入研發;攤位上也展出22.5%以上轉換效率的HJT電池,雖然是研發中的產品,不過也能看出元晶對各種技術多少有佈局與想法。
元晶的攤位上也展示了一款結合儲能與電子看板,甚至是電動機車充電功能的太陽能模組設備。此設備為元晶在日本九州的客戶所設計,透過太陽能板所發電力並搭配行李箱大小的儲能系統就能供電,很適合設置在戶外。這與設置在台場Diver City Tokyo商場一樓大門口的設施原理相同。
2016年以超輕量波導模組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的綠能,在PV EXPO 2017展覽當中就以此款產品作為主打,展示了波導模組的多樣化應用。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步道設計。
為了將波導模組作為太陽能路面的素材,表面進行了特殊的防滑處理。綠能總經理林士源對此表示,台廠必須要走出自己的路,發展各自的nitch market,而不是在價格上競爭。就在PV EXPO 2017開展後幾個小時內,已有客戶來詢問步道用波導模組的可行性,這是將產品推向應用端更能吸引需求最好的例子。林士源說,波導模組的特性是表面的特殊鍍膜,與各種電池或模組都能搭配,還有很多發展機會。
綠能在攤位上同樣展出了雙玻與半切片模組。
長生、明徽、昇陽科等耳熟能詳的台廠均設展於Taiwan Pavilion專區,展出各自投入研發並已有成果的技術。而另一家台廠BIG SUN比較特別,今年正式班師到PV SYSTEM系統施工展參展,顯見BIG SUN以iPV Tracker為核心,逐漸轉型為系統商的改變。
BIG SUN的攤位設計十分簡單明瞭——設置一組可裝置6片模組的iPV Tracker,並設定為「避雪模式」,亦即以較短的時間為區間旋轉。此模式下,面板積雪可快速滑落,使模組恢復作用。BIG SUN的在日合作夥伴也在攤位上分享實際裝置成果,因成果豐碩而獲得了更多關注。對於在系統面上才剛開始起步、成功案例較少的台灣廠商而言,iPV Tracker的轉型與成功不啻是產業發展的一劑強心針。